电话:13389322222
联系人:罗先生
地址: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刘家峡水库祁家渡
Q Q :
邮箱:hongda.h.l@foxmail.com
|
|
|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信息动态 |
中华鲟鱼养殖技术 |
|
2019-2-19发布 |
中华鲟鱼一般称为中华鲟,是我们我国的重点保护动物,算是活化石的存在,还有“水中大熊猫”的称号,可见中华鲟的珍贵。在鲟鱼品种中也是相当重要的品种之一,虽然中华鲟非常珍贵,但是我们可以也是人工养殖的,那么要如何养殖中华鲟呢?具体详情如下:
一、鱼苗培育
1、苗种培育池可用圆形玻璃缸制成或采用正方形的水泥池。直径3~5m,深1.5m,池底坡为6%~8%,水泥池壁和底部贴瓷砖。水深0.6加0.9m,水温控制在20~29℃之间。进水采用喷淋和直接注水,排水为中心溢排水,根据水质及鱼苗情况每隔2~3d吸底排污1次,及时捞出死鱼,每7~10d放水洗池1次。
2、刚孵化的仔鱼在体形和行为上变化很大,处于体表及卵黄呼吸向鳃呼吸转移阶段,此时需供给充足的氧气。一般可在水泥池内放置气泡石,自动定时开关间隔充气增氧,使溶氧量保持在6mg/L以上。氨、氨在0.5mg/L以下。中华鲟在行为上要经历垂游、平游而过渡到底栖生活,故应及时进行饲养和驯食。始喂饲料为市售活水蚯蚓或浮游动物等活饵,喂前用高锰酸钾或食盐消毒,每天投喂3次;在体长达4~9cm,体重达1~4g时。要完成从活饵到配合饲料的食性驯化。配合饲料前期用软颗粒,后期用硬颗粒。饲料应具以下特点:(1)颗粒大小适宜,前期直径为1.5mm,后期逐渐增大到3mm;(2)水中定形时间可达1~2h;(3)营养成分合理,蛋白质含量高,具浓鱼腥味。其中粗蛋白含量在38%~45%、粗脂肪6%、灰分10%、粗纤维1%,微量元素适中。
二、鱼种培育
采用已驯化转口的中华鲟,尾重5~10g,体长10~15cm。水质要求江河水,PH值7.2~8,透明度20~40cm.经沉淀过滤后使用。水温保持在10~32℃,当低于10℃或高于32℃时,用锅炉或深井水调温。使用增氧泵保持水中溶解氧在6mg/L以上,水交换量不大于10L/min。定期清洗鱼池,及时捞出死鱼和污物。配合饲料成份为:鱼粉55%、花生粕20%、面筋15%、湿酵母4%、鱼油2%、食盐1%、维生素及微量元素3%。配合饲料中先要考虑蛋白质的含量,实验表明蛋白质对幼鲟的生长影响**,其它依次为脂肪、糖、纤维素。每天投喂3次,投喂量视水温、天气、水质、鱼体大小、密度等灵活掌握。
三、中华鲟的营养需求和饲料
有关中华鲟的营养需求和饲料的研究还不多,这主要由于人工养殖的历史短,规模小,传统的养殖以自然饵料为主,以培育鱼种放流为主要目的。1995年以来,中华鲟苗种培育技术取得突破,中华鲟的养殖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近年来,中华鲟研究所等单位已陆续开展了中华鲟营养需求和饲料方面的研究。
1、中华鲟的营养需求
①蛋白质。中华鲟是肉食性鱼类,以动物性蛋白质为主要蛋白源。中华鲟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含量和含量已经通过一些营养学试验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蛋白质梯度饲养法,以增重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得出,中华鲟饲料蛋白质适宜含量范围为35%-49%;采用正交试验法,用生长比速结合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为评价指标,筛选出中华鲟生长的饲料蛋白质含量为40%。
蛋白质需求量亦受蛋白源品质的影响,鱼类摄取的蛋白质要在体内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吸收后再重新组成体蛋白。因此并非所有的蛋白质都能被中华鲟吸收利用。研究发现,中华鲟被投喂以酪蛋白为主的饲料时,摄食、生长,而以白鱼粉为主的饲料则增重明显,摄食旺盛。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鱼类自己只能合成12种,有10种不能在体内合成,须从饲料蛋白质中摄取,所以鱼类对蛋白质的需要,本质上是需要蛋白质10种必需氨基酸。目前中华鲟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资料还很缺乏,但是一些科学家从鲤、鲶等鱼类的研究中发现,鱼体必需氨基酸的成分与它们饲料中必需氨基酸的需求量有很高的相关性。因此我们可以用中华鲟鱼体的氨基酸及蛋白质含量来粗略估计它们对饲料中必需氨基酸的需求量。
②脂肪。鱼类对脂肪的利用能力很高,脂肪的消化率与饲料效率均可达到90%,鲟鱼可超过95%。脂肪吸收后一部分转化为能量供鲟鱼活动消耗;另一部分重新组合成鲟鱼体内的脂肪积蓄贮存起来。从海里洄游到淡水的中华鲟亲鱼体内都积蓄了大量脂肪,亲鱼在淡水一年期间不摄食,可以靠体内的脂肪供应所需的能量并维持性腺的发育。研究表明,中华鲟幼鱼饲料中脂肪的适宜含量为9%左右。当使用白鱼粉为主要蛋白源的粉状配合饲料时,饲料压制成形前添加3%-6%的油脂对提高饲料效率和生长都有很好的效果。比较适合中华鲟使用的油脂是鱼油,其次为大豆油和玉米油。
③糖类。鲟鱼对糖类的吸收是有选择的,对葡萄糖、麦芽糖、半乳糖的消化系数可达95%以上,其次为α-淀粉和糊精(78%左右),对β—淀粉、果糖、纤维素消化不佳,吸收率很低或不能吸收。肉食性鱼类饲料中糖类含量不能过高,否则会妨碍其他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中华鲟饲料中糖类的适宜添加范围为20%-30%。从以糊精为糖源,纤维素粉为纤维素源的正交试验结果筛选出的中华鲟饲料中糖的含量为25.6%,纤维素的适宜含量为2%-4%。
④维生素和矿物质。目前鲟鱼这两方面的营养研究国内外都不多。一些研究结果未发现鲟鱼有对维生素C和磷脂的需求;但发现鲟鱼有对胆碱的需求,当饲料中胆碱的含量为0.2%-0.4%时,有提高生长、提高饲料效率的作用。鲟鱼对矿物质的需求量也不清楚。目前在中华鲟饲料中添加市售复合维生素的量一般为1%-2%,复合无机盐的添加量一般为1%~3%,胆碱的添加量为0.5%。
2、中华鲟配合饲料的配方
(1)配合饲料的种类
1)中华鲟的配合饲料,按其形态可分为粉状饲料、软颗粒饲料和硬颗粒饲料等3种。
2)根据中华鲟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又可分为转食饲料、幼鲟饲料、成鲟饲料、越冬饲料和亲鲟饲料等。
(2)配合饲料的主要原料中华鲟配合饲料的原料,一般由近20种原料组成,可分为动物性和植物性两大类: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的原料,主要为鱼粉(白鱼粉**,其次为红鱼粉),其次还有喷雾血粉、肉骨粉、饲料酵母、虾粉、猪肝粉、蚯蚓粉、蚕蛹粉、扇贝粉、乌贼内脏粉;植物性饲料的主要原料,有Q—马铃薯淀粉、小麦面筋粉、豆饼、膨化大豆粉、小麦粉、尾粉、玉米粉。此外,还需要添加鱼油、大豆卵磷脂、海藻粉、海带粉、复合维生素和复合无机盐,以及黏合剂和引诱剂等。
(3)配合饲料的特点
1)中华鲟不仅对蛋白质要求较高,要求以动物性蛋白质为主,而且要求饲料的适口性要好,主要指饲料的形态适合摄食,且有嗜食的味道。
2)中华鲟配合饲料的原料,要尽可能粉碎细一些,常需采用微粉碎,甚至超微粉碎,其颗粒大小也比一般养殖鱼类稍小,这对于消化道较短的中华鲟,是非常好的。
3)要求高质量的黏合剂。中华鲟口腹位,采取吸入法摄食,动作缓慢。对投喂的食物,不会像鲤鱼、斑点叉尾鮰等那样一哄而上地进行抢食,而是慢慢地探索食物,靠触须感知食物后,方将其吸入口中,而且喜欢分散活动的中华鲟,时刻处于游动状态。鱼体频繁接触食物,极易将饲料碰散。如果黏合剂质量不高,饲料浪费特别严重。因此,要求黏合剂的质量要高,以保证使饲料在水中能保持较久的稳定性,至少能保持1小时以上不溃散。
|
|
|
|